top of page
Feb 碎碎念

我时常想起斯德哥尔摩的粉色月亮

原创作者和公众号:Feb碎碎念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留学生毕业后是寻求海外就业还是回国发展,这是来找我们辅导就业的学生们与我们较常谈到的一个话题。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是一位海归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深刻反思。希望它能给正在纠结的留学生们一些启发和参考。


以下是全文转载:

 

我有写这篇文章的念头,是去年十一月,可是写了两行又总觉得不到时候,直到现在才觉得,差不多可以了。


因为个中的结论,我需要时间来验证。

1


2014年的圣诞假,我去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彼时,斯德哥尔摩还未接纳大量难民,也还没有曾先生事件,还是“美好”的代名词。


那里的冬日有白茫茫干净的大雪,博物馆里巍峨的百年沉船残骸,金碧辉煌的市政大厅,并且斯德哥尔摩的下一站就是看极光和狗拉雪橇之旅(NO.31 出游|在瑞典—abisko)。


现在回想起这趟旅程,它也被自动加了回忆滤镜而显得格外动人。

回忆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如果你现在处在还不错的境地,那么过往的痛苦都可以被放大的美好覆盖淡化。

只有过得还行的人有资格说“苦难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如果依旧苦难着,只会被痛苦吞噬折磨。

大概是同欧洲保持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现在想起欧洲来全都是好。冗杂低效的行政机构,街头闲逛的小偷混混,漫长阴冷的冬日,无尽的考试和论文…… 那些之前深深介怀的,现在想起来居然也不算什么了,也没什么不能忍受的嘛。


之前在欧洲吵嚷着要回来的是谁,不认识。


2


实际上,在欧洲念完书是否要回国,要不要工作一阵子再回国,这些都不是开始就敲定的。

在这其中,我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又纠结的过程,差不多每天都在左右摇摆,并且一会儿换一个主意。


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有一些野心,总是想要很多,试图掌控生活和命运,试图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在面临多种选择时,错过任意一个都觉得可惜,完全把时间是线性的这回事抛在脑后。


在决定毕业直接回国找工作之后,也并不是一下子能从当下的境地如同情场老手般片叶不沾身脱身而出,而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剥离的过程。


我还记得毕业实习合同到期那一天,是九月中旬,卢村已经冷到可以穿大衣了。我的老板带着我去附近的超市买几瓶酒,为了在送别party上分给同事喝。


夏末的时候,卢村正好在我行旁边开起了一年一度的嘉年华,每次去上班的路上就能看到转动的摩天轮和在天际摇摆的大摆锤,那个被圈起来的地方四处洋溢着快活的气息,着实热闹了一阵子。最后一天我们拎着酒往回走,远远地看着嘉年华里的设施一个个倒下,已经到了拆除阶段。


X老师问我要走了有没有觉得伤感,我想了想说还好吧,要回去也蛮好的,还是国内更适合我。后来想想,其实还是会有一些伤感和遗憾的,比如一直都想去嘉年华坐一次摩天轮,可现在它已经不再运转。我还有很多事情都想去尝试,但已经没有机会了。

3


秋天过后,转眼到了2017年的结尾。

巴黎和卢森堡一同迎来了初雪,我是在刷屏的朋友圈里迎的。

那天我写了一段话:

“本来这两个地方算是同我没关系了,但是还是莫名有些感慨,感觉有些遗憾。遗憾的不是那些没实现的宏伟的愿景计划,比如我还没去冰岛,还没去瑞士,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 让我感到困顿的都是些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比如invalide旁边的草莓芝士蛋糕我还想再吃一次,bettembourg那里的动物园还没去,北边儿有个城堡,也是一直计划着没去。还有去了很多次德国,没留下一张照片。我还没见过那里的初雪。
这些都是我在当时可以掌控可以去做的事,然而我没有。 其实这些小事并没有那么多的吸引力,我也明白之所以感到遗憾是因为对一个地方有所牵挂。 更多的,是放弃了另一种生活的所有可能性。”

回国时我买的更便宜的往返机票,于是就凭空多出来一趟回法国的航班。

在去年冬天那个拧巴纠结的阶段,我无数次在深夜想,坚持回国是正确的选择吗?

同时坚信,平行时空的一个我,一定登上了那趟回程航班。

4


从去年十月回来到现在已一年有余。

时间长了脚似的跑的飞快,但是仔细扒拉一下似乎干了不少事儿。


这十四个月里,参加了秋招春招,投了几十家网申,进行了二十几场笔试,面试了也有十几场,抽了五六回血,做了一个实习,最终又换行开始了一份工作。

顺带还搬了两次家,考了几门试。(没更新的两个多月主要就是工作、考试、搬家)


我成为了在传送带上也要跑步前进的一员。


刚回来的时候是最无所适从的。虽然是熟悉的地方,但是要重新适应规则。


每一场面试都被同龄人的训练有素及表现出的专业程度震惊,在街头看到成排的共享单车不知道怎么解锁。诸如此类。


为了求职,我妈斥巨资给我在国际装某老牌商场女装专柜买了一套挺括得体的深蓝色条纹羊毛西装,这套衣服陪伴我从秋到冬再到春。


所谓内在不足,外在来补。我还很有心机地配了立领丝质黑衬衫,仿佛一名业绩还不错的微商。

这让我在一群黑西装白衬衣宛若链家员工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从而给一些HR留下了印象。


有那么几个月,我的终极任务就是兜售自己。


我频繁地乘高铁“通勤”于家和帝都之间,穿着我的西装。那时候没有选择直接在北京租房子,因为算了算账,就算一个月面试十次,往返车票还是比帝都稍微能住人的房子房租划算。

还记得某天参加了金融街上某机构的终面。先是平白地等了四个小时饥肠辘辘,然后听闻该部门面试录取比是1:50,在场还有好几个博士。当下的念头是,我现在去参加超级女声海选,可能晋级的几率还大一点。


在回程的地铁上想到自己在欧洲也辛苦过但最后过的还不错而忿忿不平,有点后悔回来遭这份罪,不得不说秋招的竞争远比我想的激烈。我以为母校的名字自带光环,真正走下去发现到了终面母校基本是base线。


比如之前网上流传的某行管培,母校在其中确实只是平平无奇。比如某国企的网申线要求世界Top30,并贴心地附上了前30的名单,其中大陆的学校只有清北两所在内。


虽然之前就没抱多大期望,但在反复被人否定和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还是感觉身处谷底。


那一天正好某信用卡广告在圈子里病毒式传播,我看了以后感觉终于找到了一个讲话的出口,便在火车上写下了这一篇:《不做不会番茄炒蛋的小孩,也不做凌晨四点起来录视频的父母》。现在想想,它是我各个情绪的综合体,是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得不说的话。

5


这种状态的结束,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

信心被摧毁后,需要一点一点的重建,这又是一个很需要时间的过程。


这一年来,我也在努力想办法同自己和解,让自己不后悔做出的选择。

比如试图与帝都建立一种长期的联系而增加所谓的归属感与依附感,尝试全新的事物来保持好奇心与活力,去做喜欢的行业以让工作成为一件并不痛苦的事。


这段过程我之前也差不多写过,通过健身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教练——开心了一点儿,拍了一些算不上Vlog的小视频——开心了一点儿,看展览吃馆子——开心了一点儿,做了一些感兴趣并容易做得好的工作——开心了一点儿。


在这其中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最大的治愈无异于拿到offer——开心了很多,可以将其狭隘地理解为“前面还有路可以走”的信号,并且划出一个大概的方位。


在offer中纠结半天,最后放弃了一些还不错的条件而真正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郑重地在合同上签了字,那一天才稍稍有点尘埃落定的感觉——无比开心。也是仗着还年轻,有选择所爱的机会。

每天都有一些收获,这让人很有成就感。


久而久之,我逐渐觉得, 之前的放弃也没有多可惜了。虽然并不是事事如意,但现在整体来看,过得还蛮开心。


这其中没有一个导火索或决定性事件,让人一下子觉得选择无悔了,而是一株植物换了个盆,长了一阵子后发现叶子比原先绿了点儿。


一方面是成功“上岸”,更多的还是有了很多全新和有趣的体验。一年下来,各个方面也印证了我确实在国内生活更舒服自在。


这一年来我一直在反复衡量,直到现在,我终于能够确定地说,我回来是对的,现在过得还不错。


6


关于快乐的印象逐渐被现在的生活慢慢覆盖,时间久了在欧洲的记忆也难免褪色,很多细节变得愈发模糊了。

但是如果要回想的话,还是有一些场景格外深刻。


比如,在斯德哥尔摩的那次旅行。

一个傍晚,我在桥上走着,地面上是还没化完的雪,脚下是车流穿行,居民楼的点点灯光依次亮起。未落的晚霞氤氲在天边,浅浅的新月刚刚升起,一牙月亮藏在粉色的天空里。

一旁的摄影师架起了三脚架捕捉这个宝贵的瞬间,行人也纷纷驻足观赏并掏出手机记录。


在那个瞬间,我感觉似乎忘记了当时所有的困扰,就全神贯注地看粉色月亮,再等夜幕真正降临,回归到平常的夜。那几分钟大家都什么都不干,就专心地看月亮,时间仿佛都凝固了。等到月亮恢复了往常的样子,人们也四散了,捡拾起刚刚在做的事。

按说有很多景色值得记忆,北欧行看到的极光,玩到的狗拉雪橇……可是回想起来,我还是最喜欢这个粉色月亮。


后来我再回看当时的照片,难以找到相符的一张,完全无法再现当时的美。

我想着是因为那时候用的还是iphone 4S, 但还有一层原因,是当时的心境和回忆滤镜把那个场景美化了很多。


于我而言,粉色月亮有一种象征意义。

美好,罕见,稍纵即逝,不可预测,遥远,可望而不可及。

放到漫长的人生中来看,它就像那短暂的两年异国生活,是平凡生活中的奇妙体验。


它是一刻的highlight,但人还是要找一盆适合自己的土,尽管,尽管适合自己的不是时刻都美妙,少了那么些新鲜刺激,但是能让人扎下根来。

是有一些遗憾,可也不能抓着不放,落子无悔。

更何况捕捉了很多无可替代的美妙瞬间。


我会为了再看一次粉色月亮而回斯德哥尔摩吗?我想不会,再回去已不是当时的心境,不一定能体会到它的好。如果有闲,还不如在家门口的小酒馆喝一杯。


未尽的可能,就让它留在遥远的地方好了。

* * *


贝姐后记:对去留问题举棋不定的年轻人,大多数希望毕业后继续留在海外,就业、移民、安家。但面对屡试屡败残酷的就业现实,难免产生动摇和去意。

留学生就业这件事,无论是“找不到工作就回国”的随遇而安或无奈而返,还是“无论如何也要坚持留下来”的自我挑战,是去是留,都将是对人生走向的一次重要抉择。

未来的你,是心甘情愿扎根故土,让曾经留学生活过的地方成为充满无限追忆的美好他乡,还是先在这个已经习惯和熟悉了的他乡拼下一个位置,给自己保留一个将来想去则去、想留则留的机会?


何去何从?欢迎同学们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